听说读写——听

听说读写——听

       听觉,对于婴幼儿启蒙来说,从一出生,一直持续到小学段,始终都很重要。
       婴儿时期,听麻麻讲话,听其他家庭成员的声音,听歌曲、听儿歌,听故事绘本,听英语磨耳朵等等。还有,避免不了的,还要听各种无目的的声音,甚至是噪音。这些,都组成了孩子的听觉世界。而且,听觉系统是人类始终处于工作状态的一套系统之一,对孩子的初步启蒙特别的重要。

1、        规范的语言环境 
       无论孩子处于什么年龄段(越小越重要),尽量注意给孩子建立一个正确规范的语言环境。从语法角度来说:谁+干+什么。这个就是最简单的规范完整句。个别特殊的除外,比如诗歌:啊!偶滴辣个天呐!第一个“啊!”,就是由一个字而成的一句话,强烈抒发作者的情绪,这种今天不讨论。比如叫孩子吃饭,我们平时通常所用的话语是:吃饭了。这种就是缺少主语的不完整句,从语法上来说,不完整的我们称为“短语”,一般比词语长(由几个词语组成),比句子短。所以,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小崽子,过来吃饭了!语法结构为:小崽子(谁)+吃(干)+饭(什么)。其他成分是定语、状语、补语或助词等。
       我们平时对话习惯是讲究效率和速度,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的信息量,所以经常说一些不规范不完整的句子。很多缺乏完整语法结构成分的破碎句,说多了也就成为一种习惯,反正对方听得懂就可以。但是,孩子终究要写作文,我们成年人有时也要写报告写总结之类的。经常写东西的人,能够自如切换口头表达状态和书面表达状态,说得不规范但能写得很规范。可是孩子做不到,所以建议大家在和孩子对话时,注意自己句子的规范性和完整性,并且要求他也说完整说规范。平时,通常这种不完整现象发生在父母和孩子的问答上。问:玩够了么?答:没。父母的话缺少“谁”,孩子的话缺少“谁”和“什么”。
       不要忽视这点,以后写作文句子不完整,缺胳膊少腿,跟从小听觉环境以及说得不完整有关系,习惯了。

2、        具体生动的语言环境 
       同样的原因,我们平时根本不会去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用生动、具体、形象的各种丰富词语来“填充”我们的对话。比如刚才那句话,如果说得“生动具体形象”来试试:我那善良可爱呆萌无敌纯洁无暇美丽雪白的宝宝啊,你高度集中注意力认真仔细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玩了非常极其漫长的一段时间了,请问你是否也许大概可能或许或者好像好似仿佛玩够了呢?这样说话非给你队友踹不可,哪怕他/她可能平时是头拖后腿的猪队友。我们日常生活中绝不可能这样说话,可是写作文时却需要我们在正确的地方用上最准确的形容词。这就是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区别。
       那到底怎么办?平时说话究竟要不要这么拿腔作调滴表达?我的建议是:需要的时候就得这样夸张。比如在给孩子编故事的时候,或者在讲解某现象,解释某词语的时候。这些类似“输入”型对话时,就是给予丰富生动具体形象语言环境的时机。比如看到一个苹果,孩子通常说:这是一个苹果。但你在旁边就可以提醒:这是一个红彤彤的苹果。一定要有意识滴提醒孩子注意在普通的日常对话中就习惯使用好词,比喻等。为什么说某孩子文科有天赋?噢,是因为她麻麻是学文的,遗传嘛。其实,我个人认为不是这样。文科妈就是在日常和孩子对话中,注意加上这些形容部分的内容,丰富了孩子的听觉世界,潜移默化之中不断积累的。

3、        语气语速表情动作构建的立体语言环境 
       年龄段小的孩子为什么喜欢去机构上课,就是机构里的教学人员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说穿了就是这套路,就是标题中的“语气语速表情动作”,看上去怎么幼稚怎么来,看上去怎么可爱怎么来,怎么夸张怎么来,怎么贱怎么来,孩子就吃这一套。如果老师能再当场发几颗红五角星、卡通粘纸,贴在孩子的额头上,手背上,这孩子铁定就被忽悠得麻麻都不认识了。麻麻心里就郁闷:这熊孩纸,老娘我回家路上10块钱给你买几张,看我不回家把你脸贴满!可是窍门不单单在于这些辅助的教具,重要的是教学人员会把自己模拟成一个3、4岁的小孩子,用自己成年人的身体去表现一个符合孩子认知程度的,同龄孩子应该表现出来的语气语态,还有更重要的表情和动作。孩子当然更加认同和自己说话腔调,口气,表情一样的人咯,哪怕他是成年人。这样的对话方式,交流渗透,对于孩子将来尽早感知和寻找语感非常之重要。语感之于文科学习真是个宝,绝对的事半功倍。孩子今后在写作文的时候,也会不知不觉滴在写作过程中注入感情元素,让自己的文字更加的生动而感人。
       如果父母能够学会这招,哄起孩子来无往不利。通常麻麻比较放得开,老爷们比较矜持觉得很幼稚,有损自己形象。

       总结:3种方法,规范+生动+幼稚(符合自己孩子年龄段),给予孩子一个精彩的听觉世界以熏陶,潜移默化,长期积累,必有收获。
本博客所有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作者:乘风破浪复制或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转自 辅力多内部券
原文地址《听说读写——听
分享到:更多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0)